新型碳材料研究院
新型碳材料研究院(英文:Institute of New Carbon Materials)成立于2019年7月,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校直屬離子滲金屬及熱處理研究所,1995年更名為表面工程研究所,2016年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合并,2019年7月與碳功能材料課題組共同組建研究院。研究院是太原理工大學“211工程”(1997~2017)建設的重要力量、“雙一流”(2017至今)建設學科的重要依托,同時也是太原理工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國家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及博士后流動站的重要支撐單位之一。
研究院立足于山西省煤基資源高效利用和產業轉型發展,以新型碳材料產業技術開發與創新研究為核心,以產學研相結合為特色,開展基礎和應用研究,力爭打造新型碳材料制備、性能檢測及產品開發于一體的綜合研究平臺。研究院現主要有三個研究實驗室:超硬材料實驗室、碳功能材料實驗室、表面改性實驗室。教職工3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背景)的教師占到人員總數的82%。
在超硬材料制備及應用基礎研究方面,首創“煤層氣生產金剛石”新技術,自主研發出四代金剛石生產設備,完成了從生產工藝到產品深加工技術等研究工作。已與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組建“太原理工大學-陽泉煤業超硬材料聯合實驗室”,承擔了山西省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煤層氣生產金剛石“1331”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和研究任務。先后獲得第十八屆科協年會全國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第三屆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銀獎”及山西賽區“一等獎”、第11屆北京發明創新大賽“京津冀協同創新優秀獎”、山西省唯一榮登“2019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最具顛覆性創新潛力榜”等。
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研究院創始人徐重教授、古風英教授、潘俊德教授、范本惠教授等發明的“雙層輝光等離子滲金屬技術”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被國家科委和教育部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大科技成果選集”、“建國50年來高校重大科技成果”等。在服務地方經濟方面,研究院以在離子滲金屬、離子氮化、滲碳、離子碳氮共滲等方面雄厚的科研能力為基礎,先后開發出大模數重載齒輪、膠體磨、耐磨陶瓷成型模具表面強化技術,研究成果得到政府、企業及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
在碳功能材料基礎研究方面,圍繞納米碳基分離材料、碳量子點基光電材料與器件、納米碳基能源材料等,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近五年,承擔國家及省市級各類基金項目30余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余篇,申請及授權發明專利40余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項。
研究院現有實驗室及辦公面積3000多平方米,擁有材料制備合成、組織結構表征、性能測試分析、數據計算模擬等設備儀器,總價值超過5000萬元。
研究院承擔著培養高級科技服務人才的任務,現有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29人,近三年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總計150余人,已有13人獲得國家獎學金,8人獲得山西省優秀畢業論文。
研究院年度計劃招收博士研究生6-8名,碩士研究生40-60名。歡迎有志于從事碳材料領域研究的同學來我院進一步深造。
推薦簡章

195-2040-9226
全國研究生報名咨詢電話招生學院
招生信息
報考指南
專業問答
-
答
985在職研究生有用嗎?有用。985在職研究生招生院校較多,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等。各院校都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開設的在職研究生相關課程不僅注重實踐和應用,畢業時還能獲得高含金量的相關證書,助力職業發展。除此之外,學員畢業后的就業前景也是十分可觀的。具體如下:
-
答
免聯考的研究生靠譜嗎?靠譜。免聯考的在職研究生意思是免去入學考試的一種研究生教育形式。目前,不需要參加全國聯考的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有同等學力、高級研修班和國際碩士三種,在職人員不論選擇哪種方式報考,在畢業時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優質證書,助力個人未來發展。下文進行詳細說明。
-
答
會計專碩為培養高層次會計人才而設,是會計人才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徑。注重成功上岸爭取學習機會,選擇普通院校競爭小一些,一般要好考一些,會計專碩排名靠前、學科實力強的高校競爭激烈。簡單了解一下:
-
答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在學制、上課時間、學費、報名條件等方面存在差異,本文將詳細探討這兩種學習方式的異同點,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
-
答
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多樣,其中涉及到考試的主要有同等學力和非全日制。部分人員想知道在職研究生難度和通過率怎么樣?繼續同等學力入學免試,后期申碩統考難度相對較小,通過率比較高。非全日制入學須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難度相對較大,通過率不太高。下文詳細介紹,可供大家參考。
熱門學校
熱門專業
在職研究生工具
-
類型
-
信息
-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