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動畫學院
當今藝術設計教育的方向是全方位、多交叉,“跨界”與“融合”成為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美術院校學科發展的最顯著特征。動畫教育是帶有顯著現代綜合藝術特征的藝術與設計教育,視覺傳達設計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設計了。隨著多媒體信息時代的到來,視覺傳達設計的手段和理念以及承載方式已發生了顛覆性變化。基于動態、交互及數字媒體領域的設計人才呈現需求量大、素質要求高等新時代特征,如何培養出動態及數字媒體領域具備藝術設計優勢的泛動漫合格人才,滿足新形勢對人才知識結構的需要,成為動畫專業建設發展的首要問題。因此,培養學生多思維、多手段的創作觀,加強學生動手能力、自我探索的創新精神成為我們構建教學體系的全新定位;建立完整的學科體系和師資結構,確立完善的、科學的、嚴謹的研究方法,加大師資、科研及實驗教學投入成為我們思考后的必然選擇。
傳媒動畫學院發展至今,始終堅持圍繞以學科建設為中心,積極拓展學科優勢,不斷開展各種教學科研實踐創新工作,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產學研實踐、社會服務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傳媒動畫學院創新團隊由26名高級職稱、35名中級職稱和17名初級職稱的共78名教師組成,其中博士后一名,博士三名,碩士68名,年齡、學歷和職稱結構合理,具有極強的創新力和戰斗力。幾年來,傳媒動畫學院一直積極進行學科和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在特色專業培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步,動畫專業被評為國家第一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我們在明確學科建設方向,設立學科建設目標的同時,明確和確立學科建設重點,創新學科建設策略。傳媒動畫學院配合大連校區的整體發展,以四年制本科教學的后三年專業教學為主,實行開放式教學。以學科互通互融、相互支撐、共同發展為出發點,以培養信息時代動畫和多媒體領域具有創作、研發、設計能力的高級藝術人才為目標,加強國際國內交流,努力搭建一個動畫和多媒體教學為基礎的活躍的學術交流平臺。傳媒動畫學院的專業方向與大連校區的工作室建制相對應,在涵蓋動畫和多媒體領域多個學術制高點的同時,學術協作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很好地體現了大連校區的治學思路。傳媒動畫學院的教學體系建設始終堅持以科學、務實、創新的精神,在一貫注重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前沿性和創新發展的基礎上,注意動畫專業不同教學方向之間在內容、方法上的相互支撐、滲透,保持教學系統建設的相對穩定性和連續性,形成了傳媒動畫學院教學體系建設發展的整體優勢。傳媒動畫學院積極營造創新教學科研氛圍,努力建設一支勇于探索、具有創新能力的年輕化教師隊伍,構建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相融合的創新型藝術人才培養體系。
“教師是學科建設的主體,科學研究是學科建設的前提,學科建設是教師從事科學研究的基礎”。傳媒動畫學院早在成立之初就明確制定了教學與科研統一的治學機制,順應時代的脈動,走出傳統藝術教學模式的藩籬,將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逐步形成了具有新時代特征、符合大連校區發展理念、與國際先進高等藝術教育接軌的教學工作室和教學實驗中心(室)雙軌制模式。教學實驗中心(校企聯合實驗室)是為密切配合學院各工作室教學而建立的教學外延空間,是傳媒動畫學院常態教學組織的一部分,是在教學工作室的基礎上,根據學科課程建設需要成立的。教學實驗中心(校企聯合實驗室)的建立不但可以為學科儲備教學緊缺的優秀專業教師資源,輔助學院日常教學,又可以為師生提供研究、實習和創作的平臺,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促進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良性循環。實驗室一方面要求教師通過科研去獲得新的知識以傳授給學生,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參與科研實踐,培養創造性思考的能力。在教學實驗室濃郁的專業實踐和學術研究氛圍中,師生們勇于探索,不斷開拓專業新視野,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其在專業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也正逐漸凸顯出來。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高等教育提倡發揮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把社會服務的理念滲透于教學科研之中。教學和科研是進行社會服務的前提和基礎,是社會服務得以不斷開展的源泉。認識到這一點,傳媒動畫學院充分利用大連校區視覺傳達設計、動態藝術設計和工藝美術設計等學科資源優勢,將課程建設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利用社會資源來充實課堂教學,將信息資源、產品資源再到市場資源全方位融入課堂教學,不但服務了社會,也最大程度上豐富了傳媒動畫學院學生的專業視野。多年來,傳媒動畫學院與國內外的企業、高校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等機構合作,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如:大型多媒體出版物“大耳娃智趣學習寶典”、“數字礦山信息管理系統”、“金州新區多媒體宣傳片”、新東北電氣集團多媒體交互體驗中心和沉浸式企業宣傳影片、迪斯尼樂高玩具動畫系列片、歐洲動畫電影《獵人》和《Zooks》、威海城建集團交互展廳和企業宣傳片、北京華誼兄弟影業集團的校園題材微電影系列等,獲得了社會和國內外專業人士的高度好評。通過多樣化的產學研實踐和社會服務,師生們對設計師的責任和義務有了全新的認識,對新媒體的開發和應用有了更直觀的感受,設計無處不在。
“創新的本質是人的主體性特征的充分拓展,是人的能動性、創造性的集中體現”,教學創新是以培育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人才為根本目標的教育實踐活動。動畫專業主要面向新媒體和信息設計領域,培養以數字影像動態與交互設計為知識優勢的高級藝術和設計專業人才,“創新”貫穿于學科建設的始終。教學實踐中,我們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構建了相對完備的課程體系,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充分發揮我院綜合美術院校整體優勢的教學指導思想。首先,我們立足于扎實的基礎訓練,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既發展學生直覺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又熟練掌握動畫設計的完整知識和技能,同時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藝術修養的培養和“泛動畫”和“大設計”觀的建立,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協調知識和能力的能動性。其次,我們追求以科研促進教學,課程設置充分體現理論和實踐并重的觀點,重視教材建設,以教材促進改革,將科研新動態、新信息與教材建設結合起來,以現代教學理念引導教學。第三,以我院自有師資為主,聘請國內外專家和外教為輔,很好地構建了一個有層次、有深度的一線教師隊伍。這樣的一個教學體系為傳媒動畫學院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全結構、多元素的支撐平臺,使得一線教學師資力量更大程度的專業化、多元化、立體化、年輕化。
傳媒動畫學院確立的教學、科研和社會化服務立體交叉模式,貫徹的是“融合共享”教學理念和“泛動畫”和“大設計”學科建設目標,十一個教學工作室的教學內容體現了創新的宗旨。傳媒動畫01工作室的教學內容是獨立動畫短片,傳媒動畫02工作室的教學內容是影視動畫長片,傳媒動畫03工作室的教學內容是嚴肅動畫,傳媒動畫04工作室的教學內容是游戲設計,傳媒動畫05工作室的教學內容是出版與全媒介融合,傳媒動畫06工作室的教學內容是移動新媒體內容設計,傳媒動畫07工作室的教學內容是影視攝影,傳媒動畫08工作室的教學內容是新媒介實驗,傳媒動畫09工作室的教學內容是漫畫與繪本,傳媒動畫10工作室的教學內容是動漫雕塑和創意產品,傳媒動畫11工作室的教學內容是連環畫和插圖。另外,我們在大連校區主體工作室和實驗室外,還在北京、上海、廣州、沈陽等一線城市分別建立了有各自教學和實踐特點與相關工作室相對應的聯合實驗室,走出傳統模式,將課堂開設到學科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從而拓展了學科發展的內涵和外延。2016年新申報的戲劇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順利獲批,2017年迎來第一批未來從事戲劇與影視美術設計創作與研究的學子。根據我們的專業定位、培養方向和宗旨,我們將戲劇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工作室設置為:電影美術與影視攝制工作室、影視策劃與數字特效工作室、影視實體特效與舞臺美術工作室。
建立合作、溝通機制,踐行“跨界”改革思路。大連校區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是我院深化教學模式改革的核心任務,是推動專業教學課程改革和提升專業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傳媒動畫學院教學工作室二、三年級課程由校區選修課程、工作室課程、學院共同課程和學院選修課程組成,四年級學生將通過雙向選擇進入教學實驗室,完成大學四年級包括畢業考察、專業實習、整合設計、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的全部學分。學院共同課程是動畫專業學生動畫和多媒體的專業特點,是解決傳媒動畫學院各工作室共性的專業課程,由此保證傳媒動畫學院各工作室專業教學的相輔相成,體現了動畫學科的專業屬性。如二年級下學期各個工作室開設的三門共同課程是動畫前期、動畫中期、動畫后期,通過一分鐘動畫短片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與動態視覺設計相關的各環節專業知識,為以后影視動畫和動態視覺設計學習和創作奠定專業技能和理論基礎。傳媒動畫學院工作室課程是各工作室根據自身專業方向和特點所開設的專業課程,學生通過工作室專業課程的學習讓學生真正接觸專業,充分了解和掌握與所學專業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漸入佳境。選修課程是傳媒動畫學院教學建設的一大亮點,課程設置的優化創新及選修課程體系的植入是傳媒動畫學院教學保持鮮活生命力的有力保障。動態設計涉及的知識面、技能以及創新性是前所未有的,學院選修課程為學生開闊視野、拓展專業空間、釋放求知欲提供了廣闊的領域和平臺。在此基礎上實現課程的相互貫通和支撐,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能力、興趣及專業追求進行選擇性的學習。各教學工作室第三學年每學期都有一門課程開放為選修內容,如此即可以避免重復設課節約教育成本,又可以為學生提供更自由和更人性的學習機會。學生一學年選修課程共兩門,課程涵蓋動態、多媒體、視覺傳達以及策劃傳播學科等眾多方向,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課程學習。為更好地利用校區教學資源,豐富學院專業課程,傳媒動畫學院有選擇有目的地與國內外著名藝術高校以及校區其它專業相關工作室建立了課程共享機制,相互支撐,在選修課環節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隨著學科建設的不斷深入,這種課程共享機制將會吸引更多相關院校和專業工作室加入這一平臺。
由傳媒動畫學院與美國WINONA大學聯合策劃組織并共同設計開設的國際交流課程是我們合作教學的嘗試,交流課程為兩期,中國、美國各一期,每年互訪一次;“iArt” 中韓交流課程,是傳媒動畫學院和韓國釜山東西大學(Dongseo University)為促進兩校學術交流、加強學科協作而設計的一項校際互訪活動, 課程主體內容為交互影像與內容協作設計,交流課程為兩期,中國、韓國各一期,每年互訪一次。傳媒動畫02工作室的創建是傳媒動畫學院專業特色優勢建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性改革舉措。工作室教學內容是影視動畫長片,為了更好地和國際接軌,了解全球最新動畫電影的科研和創作成果,學院和大連索菲國際動畫公司聯合成立了影視動畫長片工作室,產學研一體化,將課堂教學和創作實踐有機結合。公司世界著名動畫導演沃特先生親自擔任工作室主任,將動畫電影的國際制作標準帶進課。工作室建設幾年來,培養了大批高標準、國際化動畫人才的同時共同設計創作了多部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動畫短片和動畫大電影。
強調“藝術”與“科學”融合,體現學科發展特征。動畫專業是嶄新的、充滿旺盛活力的新興學科,具有典型的新時代特征。19世紀初,德國教育家洪堡就提出大學教學必須與科研相結合。隨著我院動畫專業教學的日臻完善,教學及科研的目的和方向逐漸清晰起來,動畫已不再是獨立于設計藝術之外的影視堡壘了,其在傳播領域、信息科學領域及教育娛樂領域中的應用和研究成為新的學科內涵,以“泛動畫”理念為指導思想的“動漫+”與“跨媒體整合”設計成為動畫專業嶄新的發展方向。羅伊·阿斯科特曾談到,“美學正在試圖透過科技文化的轉化演變技術,與世界中看不見的力量形成互動。”藝術與科學的有機結合,在我們這個創意時代已經具有普遍性的意義了。我們知道,電影和動畫的產生本身就是源于早期的動畫實驗。動畫發展到今天,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對技術和科技的依賴,動畫不論是教育還是產業無疑都成為了“藝術”與“科技”密切融合的主角。傳媒動畫學院努力轉變教學觀念,明確具有開拓進取精神、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是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最重要品質之一的認識,勇敢嘗試,在教學的相關環節進行了全面改善。教學實驗中心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實驗室有58個,由學院專業課程主講教師聯合社會優質學術和科研資源創建并擔任責任導師。遼寧美術出版社、中央電視臺、遼寧電視臺、大連電視臺、索菲國際動畫、上海阿凡提卡通國際集團、深圳甴曱游戲公司、北京華誼兄弟影視集團、北京優勢拓展科技、漫威頓文化傳媒集團、好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廣東繽果動漫集團等數家專業機構積極參與其中,相繼成立了聯合實驗室,通過各種途徑創造條件,開展大了量高水平的教學實踐和科研活動。傳媒動畫學院積極響應教育部《關于開展“本科教學工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貫徹推動高校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引導大學生自覺走與實踐相結合的成才之路的策略。繼續加強和完善“傳媒動畫應用型人才實踐教育基地”的建設力度和措施,在現有基礎上在針對各教學方向建設一大批諸如與大連金州經濟開發區共建的“傳媒動畫應用型人才實踐教育基地”、與威海城建集團聯建的魯迅美術學院創新創業園、與上海阿凡提卡通國際集團聯建的魯迅美術學院校外教學實踐基地等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基地,共同實施人才培養工程,把“藝術”與“科學”融合,體現學科發展特征落到實處。在教學和實驗環節積極為綜合性、科技性、設計性、專業性課題和實驗項目創造條件,提升學生自主創作和創新的興趣,為學生系統全面得到訓練提供保障。
重視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體現新時期“創新”精神。高素質創新人才創新型人才的三個主要方面,即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人格。大學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而人才的本質特征在于創造。魯迅美術學院動畫與媒體學院獎是傳媒動畫學院踐行創新理念的又一舉措,動畫與媒體學院獎是創立于2010年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年度動畫和多媒體領域原創作品的比賽、評獎活動,每年10月至11月為學院獎活動月,期間將舉行展映、評獎、頒獎及學術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活動至今已舉辦四屆,贏得國內外業界人士的充分認可和一致好評。隨著國家最新相關政策的不斷出臺,“傳媒動畫學院學生創新創業指導中心”、“大連和舍藝術工廠暨傳媒動畫學院創新創業園”、“傳媒動畫學院國際動漫創客聯盟”、“傳媒動畫學院動漫+VR產業鏈式發展集群聯盟”等也應運而生。2015年,經遼寧省教育廳批準,傳媒動畫學院成立了遼寧省動畫專業研究生創新與交流中心,在更高學術層面積極推進遼寧省動畫教育領域科學人才培養機制建設。
眾所周知,國家創新體系(大學)建設的三個金字塔(知識創新體系、工程技術創新體系和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和一個平臺(成果轉化和服務平臺)是國家針對新時期大學教育推出的可操作性極強的對策。當前,我國的高等藝術設計教育正在顯現基礎與新興和邊緣融合、多學科領域相互交叉、注重創新實踐和應用能力培養等態勢。在此問題上的深刻認識和自覺探索,是我們依托大連校區學科建設,實現動畫專業跨越式發展,創建教學研究與應用型學術氛圍的必由之路。“融合”與“跨界”呈現的是“合作教育”的精髓,在學科相互滲透和支撐的過程中,教學與社會需求得到緊密相連,學習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為他們應對就業市場的競爭準備了必要的條件和能力。
傳媒動畫學院在學院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不斷增強辦學實力、拓展辦學內涵的大背景下,認真分析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獨辟蹊徑尋找并形成了一條適合新時期動畫專業學科建設發展的成功之路,“思變”與“創新”成為我們行之有效的方法論。
推薦簡章

195-2040-9226
全國研究生報名咨詢電話招生學院
招生信息
報考指南
專業問答
-
答
985在職研究生有用嗎?有用。985在職研究生招生院校較多,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等。各院校都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開設的在職研究生相關課程不僅注重實踐和應用,畢業時還能獲得高含金量的相關證書,助力職業發展。除此之外,學員畢業后的就業前景也是十分可觀的。具體如下:
-
答
免聯考的研究生靠譜嗎?靠譜。免聯考的在職研究生意思是免去入學考試的一種研究生教育形式。目前,不需要參加全國聯考的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有同等學力、高級研修班和國際碩士三種,在職人員不論選擇哪種方式報考,在畢業時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優質證書,助力個人未來發展。下文進行詳細說明。
-
答
會計專碩為培養高層次會計人才而設,是會計人才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徑。注重成功上岸爭取學習機會,選擇普通院校競爭小一些,一般要好考一些,會計專碩排名靠前、學科實力強的高校競爭激烈。簡單了解一下:
-
答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在學制、上課時間、學費、報名條件等方面存在差異,本文將詳細探討這兩種學習方式的異同點,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
-
答
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多樣,其中涉及到考試的主要有同等學力和非全日制。部分人員想知道在職研究生難度和通過率怎么樣?繼續同等學力入學免試,后期申碩統考難度相對較小,通過率比較高。非全日制入學須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難度相對較大,通過率不太高。下文詳細介紹,可供大家參考。
熱門學校
- 10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熱門專業
在職研究生工具
-
類型
-
信息
-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