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院
近年來,經濟學院堅持“內涵建設,培育特色,爭創一流”的發展戰略,以學科建設為載體,以培養具有“信敏廉毅”素質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為目標,全面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立足江西,面向全國,參照國內一流財經類院校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成熟的管理規范,實踐教育科研改革,開拓創新,著力打造在國內有影響的經濟學院。
歷史沿革:經濟學院始于1984年的經濟學系,開設政治經濟學專業(1988年改為經濟學專業)、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后轉入城市與旅游學院),1992年增設經濟法、國際經濟法兩個專業(后轉入法學院),1993年獲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94年與中南財經大學合作培養政治經濟學博士,1996年政治經濟學學科被列為江西省“九五”期間重點建設學科,1996年獲國民經濟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99年11月經濟學系與計劃統計系國民經濟管理教研室組合并組建經濟學院。
2001年政治經濟學學科再次被列為江西省“十五”期間重點建設學科,2003年獲得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授權點和西方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西方經濟學博士學位授權點,2006年獲得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均被列為江西省“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學科,2007年申報成功理論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2009年理論經濟學獲得江西省“重中之重”學科立項,2010年獲得江西省高水平學科建設立項。2011年獲得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經濟學院歷經幾十年的沉淀和積累,已形成以本科生教育、碩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博士后科學研究相結合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
機構設置:學院下設3個教學系(經濟學系、國際經濟系、國民經濟管理系)、4個科研機構(監管與治理研究中心、資本論與當代經濟研究所、資產評估研究中心、制度經濟研究所),3個行政黨團服務機構(院辦公室、教務辦公室和院分團委)。
師資隊伍: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已經形成了一支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截止2018年7月,學院有教職工71人,其中專任教師60人(另有校內兼職11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9人;52人具有博士學位(博士占比86.66%,其中海歸博士6人,柔性引進1人);博士生導師13人、碩士生導師35人(校內兼職5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6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人、省級百千萬工程人選3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1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人選3人、江西省優秀中青年社會科學專家1人、江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5人,江西省高校教學名師3人。
學科建設:學院學科建設成效顯著,已形成以理論經濟學為主體,國民經濟管理、資產評估專業為補充的學科體系。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理論經濟學),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理論經濟學),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經濟史、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理論經濟學),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民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經濟史、經濟思想史、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1個專業碩士學位點(資產評估);2個本科專業(經濟學、國民經濟管理),均為江西省品牌專業,其中經濟學為江西省特色專業,2011年學院開始創辦經濟學專業創新實驗班(數理經濟方向)。此外,理論經濟學被評為江西省高校重中之重學科和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學科。2017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理論經濟學入選B。
教學工作:學院已形成本、碩、博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擁有1門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西方經濟學)和3個省級“質量工程”項目(省級特色專業——經濟學、省級教學團隊——政治經濟學、省級雙語示范課程——西方經濟學),5門省級優質課程(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國民經濟管理學),2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學院教師近年來先后獲得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全國資產評估教指委教學案例大賽、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6項。擁有中央與地方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宏觀經濟管理實驗室、實驗經濟學實驗室)、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理論經濟學)、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專業能力實踐基地建設項目(宏觀經濟分析與管理實踐基地)。與政府、企事業單位聯合開辟的校外實習實踐基地5個,大力培養學生理論素養與實踐動手能力。
特色教學班:學院開辦了2個實驗班——經濟學拔尖人才實驗班(數理經濟方向)、經濟學創新實驗班(世界經濟方向)。經濟學拔尖人才實驗班旨在培養熟練掌握現代經濟學分析方法和工具,能夠繼續攻讀重點大學經濟類碩士或者在各類企業、金融機構、經濟管理部門和政策研究部門從事經濟分析管理的經濟管理類創新人才。經濟學創新實驗班旨在培養熟練掌握現代經濟學分析方法和工具,以出國深造導向的經濟管理類創新人才。此外,學院還開展了留學生教學工作,包括經濟學專業留學生(中文),經濟學專業留學生(英文)的雙語言教學和專業教育。
科學研究:學院科學研究近年來取得重大突破,產生了一批有影響的成果。近五年來,學院共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20余項(其中重大招標項目1項、重點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課題16項,立項(結項)省部級課題及橫向課題近70項,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經濟科學》、《經濟管理》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近20篇;出版各類著作48部。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19項。傾力打造“《資本論》與當代經濟問題”、“公共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香樟經濟學論壇(青年經濟學者論壇)”和“青年博士論壇”等高端學術講壇,每年邀請多位知名學者到學院開壇講學,傳授研究方法,交流學術觀點,在學術界產生了良好反響。著力組建科研團隊,聚焦科研方向,爭取“十三五”期間,出一批在國內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國際化辦學:國際化辦學是今后辦學的重點突破方向。目前,學院共有雙語教師10人,其中可全英文授課的教師6人,海歸博士及出國進修教師共26人(海歸6人),50多位同學出國留學,國際化師資力量不斷增強。與南安普頓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的相關院系建立了穩定的交流關系。2014年開始招收經濟學專業本科留學生。2018年,經濟學院開始招收全英語授課經濟學本科專業的留學生。國際學術交流日趨活躍,國際化辦學經驗日益豐富。
人才培養:幾十年來,學院一直致力于培養具有“信敏廉毅”素質的創業型人才,涌現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學院累計培養各類畢業生5000余人,近五年本科生一次性就業率在90%以上(其中常規就業率70%以上,考研率20%以上),研究生一次性就業率達100%,行業遍及金融證券、計算機與通信、商業服務、政府機構和各類行政事業單位,在各行各業都享有較高的聲譽。學生積極參加學科競賽,成效顯著,先后榮獲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全國電子商務三創賽、全國大學生(研究生)數學建模大賽、全國資產評估教指委案例大賽、美國數學建模競賽、江西省“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華創杯”江西省市場調查分析大賽等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勵60余項。
黨團建設:學院以師德師風教育為抓手,以實現“中國夢”為己任,堅持以人為本,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先后被授予省師德師風建設先進集體、省五四紅旗分團委、省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省級示范性黨員活動室、省青年志愿服務先進單位等20余項省級以上榮譽。
學生工作:經濟學院建立了“經濟之光”第二課堂育人體系,致力于通過開展特色主題活動,實現內涵發展,打造學院品牌。每年組織社會實踐服務隊10余支;志愿服務安義東陽希望小學 “大手牽小手”活動連續21載不間斷;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等國內外重要科技競賽活動。近三年,學生獲得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0余項,獲得“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及省級以上獎勵共150余人次。積極鼓勵學生開展創業和科學研究等活動,每年有近200名學生參與創辦模擬公司。學院設立了完善的獎、貸、助、補體系,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習生活的幫扶,通過獎學金評選、學費減免、助學貸款、教材資助、臨時困難補助等多種形式解決學生的經濟困難,確保學生不因家庭困難而影響學業,參加勤工儉學的學生超11%,每年學生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助學金等各類學生獎勵和資助超28%。學院畢業生就業前景良好,每年學生就業率均保持在90%以上,學院多次榮獲“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
推薦簡章

195-2040-9226
全國研究生報名咨詢電話招生學院
招生信息
報考指南
專業問答
-
答
985在職研究生有用嗎?有用。985在職研究生招生院校較多,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等。各院校都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開設的在職研究生相關課程不僅注重實踐和應用,畢業時還能獲得高含金量的相關證書,助力職業發展。除此之外,學員畢業后的就業前景也是十分可觀的。具體如下:
-
答
免聯考的研究生靠譜嗎?靠譜。免聯考的在職研究生意思是免去入學考試的一種研究生教育形式。目前,不需要參加全國聯考的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有同等學力、高級研修班和國際碩士三種,在職人員不論選擇哪種方式報考,在畢業時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優質證書,助力個人未來發展。下文進行詳細說明。
-
答
會計專碩為培養高層次會計人才而設,是會計人才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徑。注重成功上岸爭取學習機會,選擇普通院校競爭小一些,一般要好考一些,會計專碩排名靠前、學科實力強的高校競爭激烈。簡單了解一下:
-
答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在學制、上課時間、學費、報名條件等方面存在差異,本文將詳細探討這兩種學習方式的異同點,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
-
答
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多樣,其中涉及到考試的主要有同等學力和非全日制。部分人員想知道在職研究生難度和通過率怎么樣?繼續同等學力入學免試,后期申碩統考難度相對較小,通過率比較高。非全日制入學須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難度相對較大,通過率不太高。下文詳細介紹,可供大家參考。
熱門學校
- 10中國人民大學
熱門專業
在職研究生工具
-
類型
-
信息
-
資訊